台北電影節觀影筆記五(鏗鏘玫瑰、厭世女傭日記、真愛邊緣人、貴族動物)

最後一篇台北電影筆記,這週四部電影類型都差很多,有談論母親身分與音樂夢想的《鏗鏘玫瑰》也有封閉在高級飯店沒有出路的《厭世女傭日記》還有描述在德黑蘭這座城市對愛渴求的三個陌生人的《真愛邊緣人》以及非常精緻,讓我非常喜愛的《貴族動物》,接下來北影正式開始,然後是金馬的義大利電影課,看來會是忙碌的七月。

Untitled_1.774.1.tif

《鏗鏘玫瑰》4/5

我想這是幾年少見的音樂題材主角成長電影,雖然本片是虛構的,但裡頭女主的處境卻相當真實,或許是因為導演當初看到真人秀上有五個小孩的媽媽參賽,進而去構思故事吧,所以電影在凡與不凡間並沒有失去平衡,使得觀眾不會覺得這個人完美的遙不可及,作為一名剛出獄的鄉村女歌手,叛逆且火爆的英國女孩蘿絲琳心懷夢想要前往美國鄉村音樂勝地納許維爾發展,然而沒有丈夫又缺乏養育經驗的她卻得同時獨立撫養一對姊弟,因為她的老母親希望她能負起身為作為母親的責任,於是在一次機緣巧合下,為了生計,她進入了一棟豪宅擔任清潔工,並與豪宅的女主人相遇,她介紹了鄉村音樂給女主人,而這讓女主人心動不已,同時發現蘿絲琳的才華,然而在此同時她也必須處理與子女間的隔閡以及修補與母親的關係。

故事並不複雜,就是一個不該再做「女孩」卻總是表現的像「女孩」的人如何不再逃避對子女的責任同時與不認同自己理想的母親修補關係,在逐夢與家庭間搖擺,最後克服心魔,找回唱歌初衷的故事,簡單樸實,沒有嗑藥、沒有混亂性關係、沒有矯柔做作的反叛與神經,有的只是潔西巴克利(Jessie Buckley)那令人舒服的角色詮釋以及棒極的歌喉,她敢愛敢恨,滿嘴髒話,舉止粗魯,然而她又不只是剛強,面對長期與自己分居,關係疏離的孩子們,她的火爆脾氣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帶點愧咎,希望與孩子拉近距離卻不知怎麼做的不知所措及尷尬,你可以看到當小孩聽不懂她說話的笑點而沉默盯著她時,她那尷尬又有點受傷的笑臉,於是這個角色便不是又一個獵奇式的,橫空出世的天才角色,而是一個跟你我接近,懷抱夢想同時拒絕臣服生活的地方媽媽,最重要的是這部電影裡,美好的不只歌喉,還有那些美好的人們,這是一部女力電影,卻自然的令人感動。

《厭世女傭日記》3/5

描述一個墨西哥單親媽媽在高級飯店擔任傭人日復一日的日常,在這間高達四十二樓的巨大飯店試圖把握渺茫自由的女主不苟言笑,做事盡力,日日穿梭在這大飯店裡一個又一個小空間,總注意著這樣繁雜的工作間隙能有什麼樂趣,中文片名相當的精準,我們能夠看到那些大大小小的雜事每天都等著她去做,而即便飯店這麼大,同事這麼多,她固定交談的就是那幾個難以迴避的人員,比如顧衣物的阿婆、顧電梯總在看書的同事、以及負責人員調度的經理,然而像是在眾人齊聚的餐廳她就不願跟其他同事做什麼互動,也說明了她情感的壓抑。然而這不代表她就是溫順乖巧的綿羊,隨著在課堂上碰巧認識的迷你玩具(同事暱稱)、還有一個得白天獨立照顧孩子的阿根廷貴婦、以及在她工作時偷窺她的洗窗工同事,她漸漸敞開自己的心房,釋放出更多情緒,同時看到更多的機會,並懷抱更多希望,然而老天爺並沒有因為她努力過活而特別眷顧她,反倒是給她一次又一次的突發挑戰與事件,並讓她對於生活的情況一次次落空,這讓她的情緒不斷的積累,終於,所有情緒都爆發了。

電影藉由許多狹小蒼白的封閉室內空間以視覺呈現了身為貧窮勞動階級的窒息感,這些窒息感配上女主一貫沉默的臭臉讓本片看來相當沈悶,然而藉由大飯店裡各個小事件交錯的推進讓我們至少對電影裡的時間流動有點感受,電影直到最後才出現兩次女主角走到戶外的鏡頭,分別是頂樓與一樓門口,然而攝影機卻沒有跟著出去,因為女主終究會回來,這樣窒息而不能期待太多的人生在這裡等著她回來。

《真愛邊緣人》2/5

這是一部讓你笑著看,無語走出電影院的作品,原名為 Tehran: City of Love,德黑蘭:愛之城,當然你如果看完本片,你可能會覺得這個片名真的是諷刺到不行,當然我們可以體驗到愛的美好,比如它如何讓人願意改變自己日復一日的生活甚至付出一切,但同時我們也看到愛就像魚勾一樣無情的穿刺不願放棄愛的人,
電影交錯呈現三個在這座城市裡擦身而過的三個人的戀情,一個同志健身教練、一個愛吃冰淇淋並擔任醫美櫃檯的胖女孩、一個在伊斯蘭葬禮唱歌的憂鬱歌手,其實劇本寫的不是相當嚴謹,因為三個人的關係不是很緊密,但是因為在同一部電影內,就壓縮了彼此的空間甚至是劇本的深度與發揮空間,如果是我執筆修改,我會在不改動人物特色的情況下讓這三人在彼此的戀情裡都擔任了關鍵的角色,否則就只會讓人覺得是把三段戀情硬擺到同一部片而已。整體來說電影拍的不過不失,你可以感受到其中的辛酸以及寂寞,然而角色的建立卻不夠深刻,除了胖女孩外都挺扁平的,因為健身教練看不出他真的很想演戲,以致於選擇不夠強力,使得他的愛情雖無可觀,但也沒有更好的道路,而這限制了角色向度,而葬禮歌手同時還包含了從父權下自我解放的命題,一個三十幾歲的人卻要被上司用自己的父親威脅,使得其歌唱除了為了相識女孩的愛情更多的是一種反叛。(因為他在婚禮唱快樂的歌這件事與葬禮上唱哀歌正好相反)然而只有胖女孩是在講愛情自主的,胖又如何?不漂亮又如何?我還是可以有自己的戀愛自主權阿,利用職權記下來診所整形的鮮肉名單,約出來只是躲在角落偷偷看也好,多酷阿。

《貴族動物》5/5

又是一部北影引進,2018年沒看到很可惜的電影,從幼年開始呈現一個一無所有,被賦予安哲羅之名的黑人小男孩的醫生,安哲羅意味「上帝的訊息」,而這個名字由一個白人貴族女子賜與,於是本片深厚的對於西方殖民主義的批判與諷刺可謂在此就浮現了,電影刻意的製造觀看距離同時用數段安哲羅的人生進行時間上的跳躍,包括幼時、青年、中年、老年……使得觀眾也站上了一個殖民者的位置而不是安哲羅的位子來觀看這一切,也因此淡化了很多可以說是一種無聲的批判,直到最後那一場不知原因為何(聽聲音可能是戰爭)瘋狂蔓延的大火才將情緒釋放出來,在他從其他黑人小孩中挑選出來,訓練成「文明人」的過程中,安哲羅從幼年的反抗到青年的駕輕就熟,他漸漸忘記去探索自己是誰的問題,因為收養他的家族不只富有,還不將他當做奴僕使喚,而是細心照料他,給他穿金戴銀同時賦予他一個他根本沒有的身世背景──「一個從非洲大國前來歐洲的王子」也使得本片的「殖民」也不會成為單薄的批判,這是一種矛盾的情境,一個母親細心呵護你,卻同時告訴你你生來卑賤、懶惰,但透過天主無限的愛與包容,還有從天主而生的催燦文明,你可以成為一顆閃耀巨星,如果安哲羅沒有被選上,等待他的,又會是什麼樣的命運呢?

安哲羅心滿意足的扮演被賦予的角色,直到他遇見了德國皇帝,德國皇帝欣賞他並要他服侍自己,這也使得他的人生成就達到了頂峰,然而皇帝對自我存在的質疑漸漸影響了安哲羅,關於除去外物後自己到底是誰的問題(安哲羅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他是被打造出來的展品,包括各種禮儀課程還有美妙樂音,全都是為了成為貴族心目中的「非洲王子」而賦予給他的,而他做的相當好,但剝掉這些,他是誰呢?)也使得安哲羅希望在這片土地扎根「我雖是非洲之子,卻是歐洲之人。」他不惜與養育自己的貴族翻臉,也要與心愛的人廝守,他不願再充當養育自己的貴族的展示給其他王宮貴族的展示品了,那不是他。

我特別喜歡電影裡那種精緻的如古典歐洲宮廷的場景,那種像《真寵》裡的細心雕琢的牆面,還有服貼於牆面可以打開的門,以及那狹窄且長的木質廊道,而電影一開始與後來那個既是貴族挑選小孩,也是匠人處理屍體製成模型的場景則具有一種強烈的現代感,因為上頭還有日光燈管,而牆壁上都是覆蓋著白漆的管線。至於安哲羅的內心情緒,也用著一種很具象的畫面呈現出來,在黑暗之中,一個廣大的舞台,舞台上有許多他認識的人,對著他低語並與他握手恭喜他,此起彼落的「你自由了」包圍著安哲羅,本該快樂的場景卻變得恐怖,原來自由並不代表輕盈,而只是一種自選的負重,就像安哲羅去請求德國皇帝在他自由後重新讓他服侍,皇帝卻拒絕了他,並心痛的告訴他自己在改革路上面臨的重重障礙,最後又得退讓給保守派,將自己的政策通通撤銷,於是他感慨的說:「我現在發現原來自己只是這個國家,還有所有人民的僕人,只因為做了夢,而誤以為自己是能掌握一切的皇帝而已。」

「所以,安哲羅,我羨慕你,你能真的自由。」

皇帝拒絕給予安哲羅生活幫助,因為那就是安哲羅所要求的「自由」,現在他的生活的成敗都在他黑色的雙手,不再高貴,也不再卑微。

即便取材自十八世紀真實人物,而場景也細心打造,甚至使用燭光照明,但覺得本片挺像一部虛構的科幻電影,而且隱喻性比寫實性還大的,歐洲貴族在本片中彷彿一種外星人似的存在,他們穿著華麗,姿態優雅,同時在言語中又包含著一種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的強力侵略感,他們一邊期望教化黑人,一邊傾慕黑人的野性與生命力,甚至將自己的手腳與臉弄黑為了扮演黑人,他們拒絕有所不知,拒絕有所不見,電影後半段出現的博物館橋段體現了這樣的思想「沒有被世人見到的美,怎麼能說是美呢?」、「這些探索與科學研究是同步並進的,我們的工作價值在於不斷的揭露上帝的奧祕」領著年邁的安哲羅以及他殘障女兒探索正在建造中的博物館的年輕男子陶醉的說著,並讓他們看看博物館購買來的一大片鳥類標本,這些鳥的共同點是他們死了,正如非洲區牆壁上的繪畫是死了的而非原本活生生的景觀,然而安哲羅卻得欺騙自己的女兒這畫的很像家鄉的景觀,因為他不願意讓女兒跟自己一樣為了失根而痛苦,我們看著安哲羅由生到死,彷彿就像看著工廠將原料加工出產,然後慢慢老舊報廢的過程,他生的時候屬於不自由,好不容易爭取了卑微生活的自由,死的時候卻再度淪入博物館,淪入貴族手中,他被套上家鄉傳統服飾,被當做貴族眼中的「人類的原型」、被稱做「博物館第一個人類展品」然後被展示到直到沒人在乎而鎖進閣樓,是那因戰火而炮聲隆隆的火燄的毀滅才帶來解放。

寫多了,當然這部電影值得更多字去寫,但寫這麼多除了心有所感,當然也是為了安麗各位去看這部電影,畢竟電影週週有,但像《貴族動物》這種屬於電影院的精緻電影也只有在最近的北影才能在大螢幕上欣賞。

發表迴響

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