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These Women《這些女人們
推薦指數●●●●○
爽片,鬧片,柏格曼第一部彩色片,但當年也因為這部片被罵的臭頭,柏格曼電影喜歡談各種情感鬥爭以及對於宗教的疑惑,導致他的很多電影都有一種嚴肅的基調(當然也很少全片嚴肅的)但是《這些女人們》對於當代觀眾肯定是最容易吸收的,漂亮的佈景、性感的女人、爆笑的情節、情色的笑話、大膽的剪接、懸疑的敘事、尖酸的嘲弄、誇張的表演、突兀的道具……儘管當時他被戲評罵到臭頭,但我自己很喜愛這部片,也能理解柏格曼為何被罵。
故事描述一個一流音樂傳記家兼樂評兼三流音樂家前往音樂大師家要幫他完成傳記,然而卻在大宅邸內無法見到音樂大師本人,反倒是被音樂大師的各個女人們迷的團團轉,甚至跟其中一個女人發生關係……大師的女人類型豐富,彷彿當代後宮番一般,御姐、女僕、少女、痴女、烈女……還有比大師還年長的元配(熟女)。然而就算是時常讓大師「親自授課」(柏格曼黃段子真的厲害,還可以結合音樂,什麼大提琴的秘訣就是雙腿撐開、什麼你就是我最喜歡拉的一把琴……)的眾後宮們,對於大師的描繪,都有著不同的說詞,導致傳記家感到難以動筆,更可怕的是大師還死了,讓傳記的取材更加困難,本片開頭就展示大師最後的下場以及眾後宮前來弔唁的情節,並採用倒敘的方式返回事件一開始傳記家到府拜訪。當眾後宮對著大師屍體說的「看起來相似,卻又完全不一樣」我們完全可以知道什麼叫做「演技」,同一句台詞,可以因為不同的角色聽起來完全不同,而這個不同體現了他們跟大師的關係以及他們的性格。
柏格曼在情節的部份可以說是用盡了喜劇的橋段,從歇斯底里的女人拿著槍追著傳記家跑、到傳記家與大師經紀人繞著樹追逐、以及傳記家在暗處點火,結果發現是煙火儲藏室抱起煙火在碩大而古典的宅邸內到處奔跑……還有像是傳記家被大師經紀人慫恿伴女人、套上天鵝頭游泳圈在池裡游泳,還有各種如認錯司機為音樂大師本人還有為了奉承宅子的美向後移動而掉進水池的讓人看了懷疑「你真的是傳記作家嗎?」的橋段,柏格曼塑造傳記家這個角色可謂是心思別具,他既做作又讓人討厭不起來,尤其那種既希望攀附音樂大師名望,又想音樂大師對等的禮遇自己的情態可謂表演的淋漓盡致,到最後我們會發現,原來這傢伙根本不懂得寫傳,只懂得裝模作樣,甚至自己的音樂作品根本不能聽,但因為他寫的東西大眾喜愛,具有對名聲的影響力,他反過來用這點來威脅大師演奏自己的作品,否則就要讓大師「消失在歷史之中」儘管大師最後接受了,卻在演奏當日在大家面前放下樂器,死去了。
從頭到尾不露臉的大師讓人感到神祕,但這也是大多數「大師」給後人的謎團,人們蒐集「大師」們生前的隻字片言,嘗試建構並捕捉「大師」的形象,同時期望「大師」能具有超越其才華的內涵,事實上「大師」不過是掌握了某種天才的「人」,他們的需求與我們的別無二致,不同的只是他們終身都被他們的天才給主宰,而他們的祕密或許不在他們的人生,而在由他們的天才所創造出的作品之中。
故事的最後,宅邸來了一位新主人,他同樣才華出眾,征服了眾女人們,包括傳記家都對這個樂壇新人聽的如痴如醉,彷彿也是這些女人的一員。大師需要女人們提供肉體上的滿足,而女人們,即被「大師」才華征服的我們,則需要大師提供我們精神上的滿足。而這不代表我們之間能有溝通的機會,正如螞蟻們眷養蚜蟲並吸食蚜蟲的汁液,我們只是互相需要而已。